近年來,台灣房市的發展與變化,讓許多買賣雙方關注供給指標與餘屋量的變動。供給量與餘屋量的變化,反映了房市供需的平衡與未來可能的趨勢。本文將深入探討【房市供給】、【餘屋量】與【待售新成屋】的關係,並分析內政部公佈的最新數據,協助讀者掌握台灣房市現況。
什麼是房市供給與餘屋量?
在了解房市供需之前,必須先明確這兩個關鍵概念:
- 房市供給:指市場上提供給購屋者的可購房屋總量,包含新成屋、預售屋等。
- 餘屋量:指尚未售出的房屋數量,通常用來衡量市場上未被吸收的供應量。餘屋過多,代表供過於求,可能導致房價下跌;反之,餘屋量減少,則顯示供應不足,進一步推高房價。
如果…買到房子,如同一對情侶最終走入婚姻
那為何有人最終會以離婚收場呢?
這其中到底少掉那些「關鍵拼圖」呢?
因為一旦忽略了中間的過程,
小心!!誤把房子「買到」當成是目標,
可能才是你人生噩夢的開始!!
待售新成屋的定義與變化趨勢
內政部根據地籍資料、房屋稅籍及台電用電數據,將屋齡5年內且具銷售可能性的住宅定義為「待售新成屋」。根據統計,全國待售新成屋數量在2020年(109年第3季)至2021年(110年第4季)期間穩定保持在約7萬宅左右,自2022年(111年)起開始攀升,至2023年第3季達到9萬5,701宅,2023年第4季首次突破10萬宅,達到10萬1,011宅,創下歷史新高。
全國待售新成屋數量趨勢表
時間 | 待售新成屋數量(宅) | 增幅 (%) |
---|---|---|
109年第3季 | 7萬 | – |
110年第4季 | 7萬 | 0 |
112年第3季 | 9萬5,701 | +5.55 |
112年第4季 | 10萬1,011 | +22.72 |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自2022年開始,台灣待售新成屋數量大幅增加,尤其在2023年第4季創下突破10萬宅的紀錄。這一現象主要與過去推案量逐漸完工,以及核發使用執照增加有關,導致市場上可銷售的成屋數量不斷上升。
6大直轄市的待售新成屋數量變化
在台灣的6個直轄市中,除臺北市外,其餘5個直轄市的待售新成屋數量,自2022年(111年)開始顯著增加。以臺南市的季增幅最大,達到13.44%,而高雄市則在年增幅上稱冠,達到44.16%。以下是各直轄市的詳細數據變化分析。
各直轄市待售新成屋數量比較表
直轄市 | 109年第3季(宅) | 112年第4季(宅) | 季增幅 (%) | 年增幅 (%) |
---|---|---|---|---|
新北市 | 1萬5千 | 2萬367 | +5.55 | +22.72 |
臺北市 | 5,415 | 4千以下 | 無顯著變化 | – |
桃園市 | 1萬 | 1萬7,246 | +10.50 | +30.00 |
臺中市 | 1萬2,000 | 1萬5,771 | +8.55 | +25.14 |
臺南市 | 8,000 | 9,548 | +13.44 | +22.50 |
高雄市 | 8,500 | 1萬2,233 | +9.55 | +44.16 |
新北市:供應量持續上升
新北市作為台灣推案量最大的城市,其待售新成屋數量自2020年以來穩定在約1萬5千宅,至2023年第4季上升至2萬367宅,其中淡水區、板橋區、新莊區三個區域占據最大比例。
臺北市:餘屋量相對穩定
相較於其他直轄市,臺北市的餘屋量維持在較低水準,2023年第4季宅數依然維持在4千宅以下,且數量遠低於其他5直轄市。主要集中在中正區、中山區等高價區域,反映了臺北市因土地供應有限,市場仍然相對穩定。
桃園市:持續增長
桃園市在過去幾年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待售新成屋數量從2019年的1萬宅左右逐步增加到2023年的1萬7,246宅,龜山區、中壢區與桃園區占據最大比例。
臺中市:增長顯著
臺中市的待售新成屋數量自2021年以來穩定增加,至2023年第4季達到1萬5,771宅,其中北屯區、南屯區等地區供應量最多。
臺南市:快速成長
臺南市的待售新成屋數量雖然較低,但2023年第4季增幅顯著,達到9,548宅,主要集中在永康區、安南區等地。
高雄市:快速反彈
高雄市自2021年開始出現反彈趨勢,至2023年第4季達到1萬2,233宅,增幅顯著,其中三民區、鳳山區是供應量最高的區域。
結語:供給增加與房市走向
總結來看,台灣房市供給在過去兩年內呈現顯著增長,待售新成屋數量在2023年第4季突破10萬宅,創下新高。供應增加的背後,反映了推案逐漸完工以及新成屋核發執照的增加,市場上供應的壓力不容忽視。雖然6大直轄市的增幅各有不同,但整體趨勢顯示台灣房市供給已經進入一個高度供應的時期,這可能對房價產生一定影響。
未來,隨著更多推案完工與使用執照的核發,餘屋量的增長是否會繼續,將是影響房市走勢的重要因素。對於購屋者而言,掌握市場供給變化,選擇合適的購屋時機,將是避免風險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