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使用住宅上升!空屋率與房市供需的背後故事

隨著台灣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房市需求與供應不斷受到社會關注。購屋者關心的,不僅僅是房價的變動,還有房屋的實際使用情況與空屋率。空屋率的變化,往往是衡量房市需求與供應平衡的重要指標之一。而近年來,內政部依據房屋稅籍及台電用電數據,對低度使用住宅進行了更深入的統計分析,讓我們能夠更精準地了解房市的實際需求情況。

什麼是低度使用住宅?

低度使用住宅,簡單來說就是那些長期沒有人居住,或使用頻率極低的房屋。依據內政部的定義,低度使用住宅是指每年11、12月平均用電度數小於或等於60度的住宅,這樣的用電量通常反映該住宅幾乎沒有日常居住活動。因此,這些住宅被視為空屋或低使用率房屋,代表房屋的實際使用率偏低。

從2021年(110年)開始,內政部改為每半年統計一次低度使用住宅的數據,上半年採用每年5、6月的平均用電量,下半年則以11、12月的平均用電量進行計算。根據長期趨勢,從2009年(98年)至今,低度使用住宅的比率變動幅度約在正負0.5個百分點之間,整體呈現相對穩定的狀態。然而,自2022年(111年)上半年起,這一比率出現反彈,開始呈現緩升趨勢,這對房市需求與空屋率有著深遠的影響。


當買房資訊滿天飛時,你是否也出現嚴重的「選擇障礙」呢?

然而更令人為難的是…

當你在面對人生重大決策時,身邊根本沒有一位「能夠一起商量與討論的對象」。 因此若你在購屋時也遭遇到相似的困境,歡迎進入。

了解更多

台灣低度使用住宅比率變化趨勢

依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台灣低度使用住宅的比率自2021年下半年起開始逐步上升,並且持續至2023年下半年。這一趨勢不僅揭示了房市需求的減弱,也顯示出更多住宅進入了低度使用的狀態。這可能與人口結構變化、經濟情勢,以及房地產投資行為相關。

下表整理了近年來低度使用住宅比率的變化趨勢:

時間低度使用住宅比率 (%)
109年下半年8.75
110年上半年8.50
110年下半年8.40
111年上半年9.00
111年下半年9.10
112年上半年9.25

從表中可以看出,低度使用住宅比率在近兩年內逐漸回升,顯示更多房屋處於低度使用或空置狀態。這對於房市需求的分析提供了重要參考,特別是在6大直轄市以及其他重要縣市中,這些趨勢尤為明顯。

各縣市的低度使用住宅現況分析

根據2023年(112年)下半年的數據,全國低度使用住宅比率為9.25%,其中以6大直轄市及新竹縣、新竹市的比率相對較低。值得注意的是,台南市與高雄市的低度使用住宅比率高於全國平均,顯示這兩個城市的房屋使用率偏低。

圖表來源: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113年6月最新統計資訊

可以看到,台南市與高雄市的低度使用住宅比率較高,顯示出這兩個城市中,房屋的實際使用情況相對其他城市更為不活躍。相對而言,臺北市的低度使用住宅比率最低,這可能反映了臺北市房屋需求強勁,空置率相對較低。

行政區的低度使用住宅集中區域

透過更細緻的分析,我們可以觀察到各大直轄市中,某些行政區的低度使用住宅數量特別集中。以下是各直轄市低度使用住宅數量前三高的行政區:

直轄市行政區
新北市淡水區、板橋區、三重區
臺北市北投區、中山區、大安區
桃園市中壢區、桃園區、八德區
臺中市北屯區、西屯區、北區
臺南市東區、永康區、安南區
高雄市三民區、鳳山區、苓雅區

這些行政區通常是人口密集或發展快速的地區,然而卻存在著大量低度使用住宅,這可能是因為投資型買家購買房屋後並未使用,或是由於人口外移導致房屋空置。

空屋率與房市需求的關係

空屋率是衡量房市需求的重要指標之一,當空屋率升高,通常代表著市場供過於求,房市需求疲軟。低度使用住宅的增加意味著房市需求正在發生變化,特別是在某些行政區,房屋空置率的升高可能反映出當地經濟發展速度放緩,或是人口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根據統計,面積小於20坪的住宅以及屋齡5年以下的新成屋,低度使用住宅的比率較高,這表明部分投資者購買了較小面積的房屋作為投資,而非自住用途。

未來的房市需求趨勢

從長期趨勢來看,台灣的低度使用住宅比率在過去幾年內呈現穩定上升的趨勢,這可能與房價高漲、購屋成本增加以及房地產投資熱潮有關。隨著人口老化、少子化的現象加劇,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房屋進入空置或低度使用狀態,這對於未來的房市需求預測是一個重要的指標。

對於購屋者與投資者來說,掌握房市需求與空屋率的變化,將有助於在房市波動中作出更為明智的決策。隨著低度使用住宅的比例逐漸上升,房地產市場的供需平衡將成為未來房價走勢的重要觀察指標。

結語

總結來說,台灣房市的低度使用住宅比例逐年上升,空屋率的變動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房市需求參考依據。未來,隨著更多數據的公佈,購屋者和投資者應該密切關注房市供需情況,做好應對房市波動的準備。對於目前的市場趨勢,了解空屋率與低度使用住宅的關聯性,將能更準確地預測房市需求與未來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