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設比】:如何確定合理公設比例?

合理公設比?

引言

在房地產開發領域,公設比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它關乎著居民的生活品質和社區的發展。然而,到底什麼是合理的公設比呢?本文將從公設比的定義、計算方法以及相關法規等方面進行探討,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公設比的意義和影響。

什麼是公設比?

公設比,全稱為「公共設施比例」,是指在一個建築物中,用於公共設施的面積與建築總面積的比例。通常,公共設施包括停車位、公園、游泳池、健身房、社區活動中心等,它們的存在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增加社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公設比的計算方法

公設比的計算方法相對簡單,按照《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的規定,可以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公設比= 公共設施面積/建物總坪數面積X100%

其中,建物總坪數面積包括主建物、附屬建物以及共有部分的面積,而公共設施面積也區分成大公與小公兩個部分。

合理公設比的範圍

根據建築類型的不同,合理的公設比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見建築類型的合理公設比範圍:

  • 公寓類: 包含4~5層且沒有電梯的住宅,公設比約為8%-15%。
  • 華廈類: 包含7~10層樓,有附設電梯,公設比約為15%-20%。
  • 社區大樓類: 包含10層樓以上,有附設電梯,公設比約為30%以上。

如果…買到房子,如同一對情侶最終走入婚姻

那為何有人最終會以離婚收場呢?

這其中到底少掉那些「關鍵拼圖」呢?

因為一旦忽略了中間的過程,

小心!!誤把房子「買到」當成是目標,

可能才是你人生噩夢的開始!!

了解更多

公設比的法規和限制

在台灣,目前尚未設定公設比的上限,但是根據市場的普遍慣例和建築法規,可以參考以下公設比的區間範圍:

  • 集合式公寓或透天產品: 15%-25%
  • 一般住宅華廈: 20%-35%
  • 套房及擁有中庭社區式住宅: 25%-35%
  • 辦公大樓: 30%-40%

公設比的改革與未來展望

近年來,對於公設比的改革呼聲逐漸高漲。內政部已經開始擬定相關的改革方向,主要包括限縮「免計容積」上限,以及修正相關的法規。這些改革將有助於使公設比更加合理化,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結論

公設比作為一個衡量建築物公共設施配備程度的重要指標,影響著居民的生活品質和社區的發展。通過了解公設比的定義、計算方法以及相關法規,我們可以更好地確定合理的公設比,從而促進建築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升社區的整體品質。

在台灣為何有那麼多人在買房子之後卻跌了一大跤呢?

真正的原因讓我們一起來深度剖析。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