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警鐘!你住的老房子還安全嗎?揭密台灣房屋鑑定必知細節

決策人生 說書系列開跑了!!

想在最短的時間內,累積自己在人生大事上(轉換跑道、買房,還是決定人生伴侶)的決策功力嗎?

讓神探 啦可一在【BookBook】說書給你聽!

認識更多

​2025年3月28日,緬甸中部發生芮氏規模8.2的大地震,震波波及鄰近國家,導致泰國一棟正在興建的大樓倒塌,畫面令人怵目驚心。​這次地震突顯出地震的風險,不是我們可以逃避忽視或是祈禱它不要發生的,而是必須面對且正視的現實問題。

這次地震的發生,再次喚起台灣社會對老舊建築結構安全的重視。​尤其在都會區,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老屋比比皆是,這些房屋在設計與施工年代,多數並未納入現行的耐震規範。​當地震來襲,這類老舊建物的安全性令人擔憂。因此,了解房屋鑑定與其在結構安全中的角色,成為當前迫切議題。​


為什麼老房子的結構安全問題無法忽視?

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目前全台約有超過400萬戶的住宅,屋齡已逾30年。以台北市為例,若期望全面更新這些老屋,保守估計需耗時380年;新北市則需超過100年。這意味著,完全仰賴政府推動的都市更新危老重建方案,顯然無法短期內解決問題。

造成推動困難的主因在於:

  1. 集合住宅所有權人過多,意見難整合
  2. 民眾對重建成本與時間的不確定性存疑
  3. 即便有獎勵措施,仍缺乏足夠誘因

因此,「如何在不搬遷的情況下確保自身居住安全」成了許多屋主心中的疑問,而這正是房屋鑑定的重要性所在。


拆牆裝潢=地震潛在危機?小心誤觸結構安全紅線

現代人追求居住空間的寬敞與明亮,裝潢時常會拆除老屋的隔間牆,例如把三房改為兩房、開放式廚房等,表面看起來更舒適現代,但卻可能對房屋造成致命打擊。

根據結構技師蔡榮根的說法:「拆除隔間牆是防震的大忌。」許多民眾以為只要保留主要的梁柱就沒問題,但其實某些隔間牆同樣承擔著結構上的剪力牆功能,對抗地震時的側向力至關重要。拆掉這些牆面會使房屋失去應有的支撐力,導致結構受損。


專業鑑定:為老屋結構安全把關

對於買賣中古屋或是已居住多年但擔心安全的屋主,建議尋求房屋鑑定服務,尤其在台灣這樣一個地震頻繁的地區,結構技師的專業鑑定是避免後患的最佳方式。

以下是以「台北市結構工程技師公會」的鑑定申請程序為例,說明申請過程與費用參考:(其他各地的結構技師公會申請程序雷同,收費可各自上網查詢)

房屋鑑定申請流程(以台北市為例):

步驟說明
1. 填寫申請書並繳交5,000元申請費若案件不成立則費用不退還
2. 一週內安排技師初勘擬定鑑定工作計畫與費用明細
3. 30日內預付鑑定費初勘費可折抵正式費用
4. 提供鑑定報告法律上具公信力,報告完整詳細

房屋鑑定費用分析表

不同屋況與檢測項目,會影響最終的鑑定費用,以下為一般行情參考表:

鑑定類型鑑定機構估計費用區間備註
初步目視檢查結構技師公會約5,000元起為申請鑑定前置作業
建築物安全鑑定(請注意非現況鑑定)結構技師公會初次勘驗後會再報價,最少5萬元針對買賣房屋需求,具法律效力報告
若涉及法律訴訟技師出庭作證依案件複雜程度而定費用會另行報價

什麼時候該做房屋鑑定?

對於購屋者而言,建議在斡旋時便先與房仲協議,將「委請進行房屋鑑定」納入但書條件之一,避免在簽約或付款後發現結構瑕疵。若屋主擔心鑑定會破壞建物(如混凝土取樣),可向其說明大多數技師會恢復原狀,並無損外觀。

對於已居住多年者,若發現以下情況,建議盡速進行鑑定:

  • 樓地板明顯傾斜
  • 牆壁出現明顯裂縫或剝落
  • 鋼筋裸露、混凝土剝落
  • 鄰近住戶已有重建或傾斜案例

結語:自保勝於他求,房屋安全從鑑定開始

在都更與危老改建推動進度有限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一味等待政策解方。針對目前仍居住在老房子中的民眾,應積極思考自身居住環境的結構安全是否堪憂,並善用房屋鑑定工具,預先掌握房屋狀況,才能在突如其來的地震發生時,降低生命財產損失的風險。同時更切記每當拆牆裝潢之前,請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面牆真的能拆嗎?」——若你無法回答,找結構技師鑑定,就是你最好的解答。



⚠️ 買錯房,可能讓你財務卡關10年!

房價下滑、轉手困難、貸款壓力爆表…
免費申請【買房神探】,看懂關鍵數據再出手!

點擊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