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家人說」、「聽朋友說」、「聽鄰居說」、「聽房仲說」...在台灣,2012年前實價登錄還未上路的時候。
『聽xx說』只能成為多數民眾在半信半疑之下最無奈的選擇。
然而走過了第七個年頭,我們透過內政部版的實價登錄可以發現,房屋的交易資訊已經從黑盒子中逐漸地走出來。
尤其在2019年的最新的版本中 ( 請參考: 實價登錄內政部版值得推薦 ),許多體貼與務實的功能多數都能協助一般民眾在房價上相關的需求。
然而只要會用實價登錄事前『做功課』就夠了嗎? 這裡舉出幾個常見的問題給大家去想一想,只查實價登錄真的足夠嗎?
問題一、雖查的出附近的房價,但你如何能確認你查的不是『交易量的冷門區』呢?
這是不少人常遇到的問題,常常以為只要查出同一個小區域或同一條路上附近鄰近區域的房價就以為可以了。
但買了之後才後悔發現其他人對該區域根本興趣缺缺,而不知該如何是好?
問題二、雖可以查出你知道的房子,卻找不到更適合你的房子
查詢實價登錄常常是為了某一物件周邊的情況而查,而該房屋物件可能只是因為符合你的條件,但卻不一定是最好的選項。
比方說你選了永和但是更好的選項可能出現在板橋時,你如何有更多的資源能找的出來了?
問題三、即使找到適合你的房子,卻無法找出對的成本
很多時候你會發覺適合你的房子,卻也貴到讓你無法出手! 也因此讓你看的到卻摸不到;
又或者是以前很搶手的房子現在早已風華不再,卻自己搞不清楚狀況時,你又該如何是好呢?
而這些常見的問題也僅僅只是冰山的一角很難概括全貌,畢竟實價登錄著重於『 個別物件的查詢 』。
而欠缺了"整體特質",尤其是背後欠缺了『 整體交易量所提供的訊息 』,也因為仍有不足訊息存在而讓多數購屋、售屋者仍暴露在相對的風險之下。
因此只要能補足了這一塊明顯不足的缺口,相信就能讓多數購屋與售屋者真實清楚自己所站的位置,來降低決策的風險以避開事後後悔的遺憾與龐大的時間與金錢損失。